2024.01 - 2024.05
Researcher & Designer
20 mins
以下是MVP完整方案,可以快速看到我所设计的PC套件界面。可以看到基于异步协同理念与Design Token搭建的,双色IM及PC框架套件Light与Dark Mode方案。
加入这个项目时,我基于以下思路对项目进行了梳理,分析目前项目面临的情况,依照出项目设计的突破口。
基于以上情况,基于现有应用中的IM套件,粗颗粒度调研了存量IM工具使用现状与用户原声。收获了含有表现层级的,例如图文排版等问题以及框架体验层级的问题。MVP阶段,只针对框架体验层问题,梳理产品设计的突破点。
结合顶层独特的组织协同理念,以及想为小红书员工带来的办公体验,梳理出以下产品设计机会点。分别为:
着手对竞品是如何进行降噪设计,分析其降噪的理念,以及通过对降噪的产品设计路径分析产品降噪的权重。同时基于异步协同的理念,在设计中也挑选了偏异步协同的邮件产品。分析,此类产品是如何进行信息分类,帮助用户聚焦,达到提高他们单位时间内的准确处理消息的能力。
在过程中,反复应用设计取舍原则,在分析竞品所有的功能点与体验路径解法,用最少的交互设计功能为用户组合出最佳的降噪体验路,径达到最大的用户体验。。
基于竞品调研的结果,用户IM单点功能用户反馈,以及新的组织协同理念。提出设计解法预设。
基于以上设计解法,推导出了3条IM消费与降噪体验路径原型。3个方案都基于既定的区分:重要不重要、临时加急会话场景、左侧推出Filter消息分类管理器、以及定时清理的理念,进行理念设计。目的是找出区分已读未读,以及更清爽的Feed流消费路径,保护着用户的心智。
同时发放UAT测试至用户群,搜集用户反馈。
核心架构页面心智动线规划验证。
完整方案呈现,(打造IM的a-ha Moment)
基于用户反馈,调整了设计方案,最后完成最优IM消费路径。达成了以下的方案设计MVP IM产品方案设计。
在IM的消费路径上,我们做了多方的调研与验证,另外在设计机会点上,我们也做了多方的桌面调研以及竞品调研。在做了调研后,我们预设了两个设计解法,从当前的产品形态,以及更好的用户体验来看,预设方案1以及预设方案2,无论在All-in-one的体感上以及对存量产品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劣势,还需更多的用户数据验证。另外从体感上来说,方案1的体感会更轻量。
从薯名小地瓜项目,衔接到知识库,落地了双端AI会话框架,同时对标了主站AI达芬奇会话体验,打通了企业效率AI会话的体验体感。
落地了AI会话场景,以及各个状态下的AI会话体验框架组件,包括:气泡题,卡片,引用,异常情况,会话阻断模式,停止生成,等重要AI会话组件,容器规则。随着业务拓展,未来也为引入更多的体验度量模型与优化标准。
同时,在企业效率产品的设计上,也更注重,情感化交互设计。不仅仅是工具。在Red city中主打人感与社区感。在已有产品设计单点上,也非常强调互动感。
在这里需要补充AI体验设计的容器的框架、以及补充是如何推导至改框架的。没那么简单。效率理论 + Redoc已有尺寸
框架断点说明以及导航交互规范
关于项目沉淀,我已经开了我的site,用于知识沉淀,可点击访问。My Insight
在落地项目的过程中,发现了存量产品线存在的Icon组件不规范的问题。在B端系统中,常用的线性Icon上,我发起了一次线性Icon的优化对齐,并沉淀至文档。
关于项目沉淀,我已经开了我的site,用于知识沉淀,可点击访问。My Insight
在落地项目的过程中,也发现了存量色彩系统中,颜色易用性不够等问题。特此执行了色彩优化。一方面更加柔和了色彩,运用HCT色彩空间,统一了前端的色彩明度。另一方面优化了色彩的易用性,与生成了对应的双色Design Token。